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栻的《送陈择之》 全文: 君能千里来,乃作触热去。 凉秋幸非遥,归计无已遽。 向来文字间,讲论有平素。 及兹共王事,益得君佳处。 几微独深窥,圭角本不露。 岂期寂寞滨,获此友朋助。 吾邦虽云僻,山水足奇趣。 更期休沐晨,相与穷杖屦。 匆匆何少悰,咄咄出别语。 君怀负丞恩,行矣当及戍。 我亦念归欤,霜天收栗芋。 后会未可期,往事屡回顾。 赠言复何有,独以此道故。 寥寥千载前,达者同一路。 所趋固绝尘,所履无虚步。 临深觉居高,仰止有余慕。 要须学沧溟,汇此百川注。 他年傥相忆,访我城南圃。 无使岁月深,永思编简蠹。
名句书法欣赏 向来文字间,讲论有平素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向来(1) 一贯如此 (2) 先前 向来之烟霞。——唐· 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 向来不过笼络耳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 文字(1) 记录语言的符号,如汉字、拉丁字母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在“琅琊山刻石”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,盖依类象形,故谓之文,其后形声相益,即谓之字。文者物象之本,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。——《说文解字叙》 (2) 文章;作文 文字通顺 (3) 语言的书面形式,如汉文、俄文 (4) 文书;公文 行文字 (5) 密信 得此文字 讲论(1).讲谈论议。 汉 班固 《西都赋》:“讲论乎六蓺,稽合乎同异。” 宋 张载 《经学理窟·学大原上》:“学者有所不知,问而知之,则可否自决,不待讲论。” 洪深 《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》三:“讲论物价问题时,重读的当为‘降低生活’。” (2).说长道短,议论。 明 刘兑 《娇红记》:“外人讲论,事有两难,怎么是好?” 平素 平时;素来;一向 他平素很少活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