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唐代苏颋的《蜀城哭台州乐安少府》 全文: 远游跻剑阁,长想属天台。 万里隔三载,此邦余重来。 音容旷不睹,梦寐殊悠哉。 边郡饶藉藉,晚庭正回回。 喜传上都封,因促傍吏开。 向悟海盐客,已而梁木摧。 变衣寝门外,挥涕少城隈。 却记分明得,犹持委曲猜。 师儒昔训奖,仲季时童孩。 服义题书箧,邀欢泛酒杯。 暂令风雨散,仍迫岁时回。 其道惟正直,其人信美偲。 白头还作尉,黄绶固非才。 可叹悬蛇疾,先贻问鵩灾。 故乡闭穷壤,宿草生寒荄。 零落九原去,蹉跎四序催。 曩期冬赠橘,今哭夏成梅。 执礼谁为赗,居常不徇财。 北登嵔山累坂,东望姑苏台。 天路本悬绝,江波复溯洄。 念孤心易断,追往恨艰裁。 不遂卿将伯,孰云陈与雷。 吾衰亦如此,夫子复何哀。
参考注释师儒(1).古代指教官或学官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四曰联师儒,五曰联朋友。” 郑玄 注:“师儒,乡里教以道艺者。” 宋 叶适 《送陈彦群》诗:“大郡得师儒,高文兴孝秀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督抚·郧变》:“自为疏逼 李 上之朝,委罪文吏及师儒,曲为诸弁卒解释。” (2).指儒者、经师。 元 黄溍 《日损斋笔记·辩史》:“殊不知国子太学博士、正録、武学博士、教諭,皆师儒之清选也。” 田北湖 《论文章源流》:“三代相属,师儒讲授,用能出言成章,苟非专门,谓为鄙野,而后文章之道,褒然学术。” 童孩幼小。 唐 苏颋 《蜀城哭台州乐安少府》诗:“师儒昔训奬,仲季时童孩。” 明 方孝孺 《茹茶斋记》:“若予者,眇在童孩之中,而尊亲顿已凋逝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