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晁公武的《读林罕小说》 全文: 仓颉鹳鸟迹,於是创文字。 原其制作心,本以便记事,呼读犹强名,况乃论位置。 周人建小学,六书分义类。 特令授童蒙,庶几别同异。 奈何中古后,穿凿失伦次。 早皿晋医言,止戈楚人志。 宋更{马瓜}作騧,秦易辠为罪。 三刀自梦徵,两日因谶记。 山丝已怪妄,门草更茫昧。 白水及绯衣,皆是表符瑞。 解槐与说枣,抑又出讥戏。 形声罕复论,一切归会义。 咄哉许祭酒,著论穷巧慧。 流俗喜不根,传授满当世。 廷尉议三章,诸生谈六艺。 往往授其言,大抵皆附会。 林生最晚出,纷乱尤自恣。 何言斯亭上,刻石高赑屃。 却思荆舒祸,对此频雪涕。 凭谁掩其恶,水火为焚弃。
参考注释制作(1) 制造 制作玩具 (2) 指写作 (3) 制度 定制作 以便(1) 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,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容易实现 说话清楚些,以便听懂你的意思 (2) 为了有利于 将在外,主令有所不受,以便国家。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 记事(1) 记录古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(2) 记录的史实 强名1.亦作"强名"。 2.犹盛名。况乃亦作“况乃”。亦作“况廼”。 1.恍若,好像。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游赤石进帆海》诗:“周览倦瀛壖,况乃陵穷髮。” 唐 杜甫 《江边星月》诗之一:“餘光隐更漏,况乃露华凝。” 唐 元稹 《和乐天秋题曲江》:“况乃江枫夕,和君《秋兴》诗。” (2).何况;况且;而且。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以罪犯人,必加诛罚,况乃犯天,得无咎乎?”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》:“兹情已分虑,况廼协悲端。” 宋 王安石 《酬冲卿月晦夜有感》诗:“夜云不见天,况乃星与月。” 位置(1) 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按指定位置放木料 (2) 实际所处的地位 《红楼梦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高自位置。——清·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 (3) 处理;安置 等他平平气,方好位置他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