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明代石宝的《悼亡》 全文: 骤骥下长坂,日月双转毂。 容华易消歇,奈此光景速。 结发与君欢,绣帘映华屋。 芙蓉为君面,秋水为君目。 佩君宜男草,饭君落英菊。 谁知绰约姿,弃置在山谷。 凄风偃蔓草,犹疑靡罗縠。 皎月射危坡,哀乌号古木。 安知下泉人,不念我幽独。 君无儿与女,谁为君斩服。 白杨渐有芽,二月酒初熟。 荒凉隧道外,徒使奔童仆。 纸钱烧作灰,素手岂堪掬。 抛殽在中野,秪充饥鸢腹。 回风从西南,袅袅如纺轴。 未知是芳魂,瞻望令頞蹙。 伉俪虽人合,乃亦系骨肉。 顾彼双飞鸟,安能不反复。 语尽情未舒,聊以歌代哭。
参考注释风偃(1).风止。 汉 扬雄 《剧秦美新》:“云动风偃,雾集雨散。”《宣和画谱·阎士安》:“﹝ 阎士安 ﹞尤长于竹,或作风偃雨霽,烟薄景曛,霜枝雪榦,亭亭苒苒,曲尽其态。” (2).比喻臣服,顺从。《南齐书·高帝纪上》:“公忠诚慷慨,在险弥亮,深识九变,妙察五色。以寡制众,所向风偃。” 唐 李德裕 《幽州纪圣功碑铭》:“交利者风偃,挟邪者景附。” 宋 王明清 《挥麈三录》卷二:“伏见顷者虏兵所加,靡然风偃,知名之士,几无而仅有。” 蔓草 爬蔓的草 荒烟蔓草间。——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》序 犹疑 见“犹豫” 罗縠一种疏细的丝织品。 汉 赵晔 《吴越春秋·勾践阴谋外传》:“饰以罗縠,教以容步。”《燕丹子》卷下:“罗縠单衣,可掣而絶;八尺屏风,可超而越。” 宋 庄季裕 《鸡肋编》卷上:“ 苏州 以黄草心织布,色白而细,几若罗縠。” 明 谢榛 《四溟诗话》卷四:“又如五色罗縠,织花盈匹,裁为少姬之襦宜矣。”按, 唐 玄应 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十:“罗縠,似罗而疏、似纱而密者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