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吕陶的《云顶山》 全文: 崎岖上层山,十里到巍顶。 天形露空阔,物态蓄深静。 群峰峙其旁,俨若挈裘领。 广野辟于下,谁为画庐井。 殿阁耸盛观,松桧富清景。 萧然古佛界,邈矣真仙境。 枯株吐芽蘖,晴云发祥庆。 尽手矜妙逸,诗毫事奔骋。 乘高纵閒目,幽意适遐迥。 班班见彷佛,历历可穷省。 兹山介两蜀,镇压犹巨屏。 南连三峨巅,北距双剑岭。 东西数万里,高下几千顷。 地产号充盈,天时与康靖。 民间丰岁乐,事外化日永。 揽辔一登临,兹焉聊赋咏。
参考注释俨若(1).恭敬貌。语出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毋不敬,儼若思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讥惑》:“故儼若冠於《曲礼》,望貌首於五事,出门有见宾之肃,闲居有敬独之戒。” 宋 范仲淹 《君以民为体赋》:“心和则其体儼若,君惠则其民晏如。” (2).宛若,好象。《西京杂记》卷三:“復铸铜人十二枚,坐皆高三尺,列在一筵上,琴筑笙各有所执,皆缀花采,儼若生人。” 明 蒋一葵 《长安客话·小西天》:“ 石经山 峰峦秀拔,儼若 天竺 ,因谓‘小西天’。” 萧红 《夏夜》:“她依着一株花枝,花枝的影子抹上墙去,那样她俨若睡在荷叶上。” 裘领皮裘的衣领。比喻事物要领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若挈裘领,詘五指而顿之,顺者不可胜数也。”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念孙 曰:“顿者,引也。言挈裘领者,詘五指而引之,则全裘之毛皆顺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