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陈必复的《春日偕游响应山观瀑泉饮漱玉亭上分复磴拥危》 全文: 溪山晴色妍,桃李春意賸。 野服乌角巾,郊游偶乘兴。 同行皆好宾,乐此境物胜。 古寺临清潭,鸣泉落危磴。 孤亭上云雨,木末渺难认。 林深行渐迷,谷虚语相应。 阴壑号悲风,悬萝碍飞镫。 扫花坐寒石,意与幽事称。 崖巅记曾游,藓湿墨痕凝。 登高浩怀古,岁月如堕甑。 百年几朝昏,今昔一长凭。 道人苦将迎,颇亦厌车乘。 他时营菟裘,隙地傥可赠。 举杯酌山灵,兹语为我证。
参考注释野服村野平民服装。《礼记·郊特牲》:“大罗氏,天子之掌鸟兽者也,诸侯贡属焉。草笠而至,尊野服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尊野服也者,草笠是野人之服。今岁终功成,是由野人而得,故重其事而尊其服。”《晋书·隐逸传·张忠》:“ 坚 ( 苻坚 )赐以冠衣。辞曰:‘年朽髮落,不堪衣冠,请以野服入覲。’从之。” 宋 周密 《齐东野语·脱靴返棹二图赞》:“幅巾兮野服,貌腴兮神肃。” 清 屠文漪 《南歌子》词:“先生野服出寻诗,正是菊花天气好秋时。” 章炳麟 《訄书·序种姓上》:“臺笠野服,不可施於都人。” 乌角巾古代葛制黑色有折角的头巾。常为隐士所戴。 唐 杜甫 《南邻》诗:“ 锦里先生 乌角巾,园收芋栗不全贫。” 仇兆鳌 注:“角巾,隐士之冠。” 宋 陆游 《小憩长生观饭已遂行》诗:“道士青精饭,先生乌角巾。” 元 杨维桢 《湖州作》诗之四:“ 湖洲 野客似 玄真 ,水晶宫中乌角巾。” 清 方文 《寿姚休那先生》诗:“田磽不饱青精饭,髮秃还飘乌角巾。” 郊游 到效区或人少的地方游玩 乘兴 乘着一时高兴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