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王禹偁的《怀贤诗之桑魏公》 全文: 魏公王佐才,独力远晋室。 挥手廓氛霾,放出扶桑目。 感慨会风云,周旋居密勿。 下民得具瞻,上帝赉良弼。 沉沉帷幄谋,落落政事笔。 品流遂甄别,法令颇齐一。 跋敕朝据案,论兵夜远膝。 多士若鸳鸿,官材咸有秩。 诸侯如狼虎,请谒尽股栗。 秉钧多事朝,绰绰有纪律。 远将留侯比,近以赞皇匹。 志在混车书,誓将阐儒术。 皇天未厌乱,运去何飈欻。 高祖厌寰区,少帝无始卒。 老成既疏远,群小相亲昵。 黩武兵渐骄,倒悬人不恤。 和亲绝强虏,谋帅用悍卒。 魏公在藩垣,上疏论得失。 七事若丹青,辞切痛入骨。 忠言殊不省,直首果见屈。 铁马从北来,烟尘昼蓬勃。 穹庐易市朝,左袵杂缨绂。 主辱臣不死,囚缚自安逸。 唯公独遇害,身殒名不没。 惜乎英伟才,济世功未毕。 一读晋朝史,遗恨空郁郁。 子孙亦不振,天道难致诘。
名句书法欣赏 七事若丹青,辞切痛入骨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七事(1).古代治国的七件大事。指祭祀、朝觐、会同、宾客、军旅、田役、丧荒。《周礼·天官·小宰》:“以法掌祭祀、朝覲、会同、宾客之戒具,军旅、田役、丧荒亦如之。七事者令百官府共其财用,治其施舍,听其治讼。” 郑玄 注:“七事,谓先四,如之者三也。” (2).指天、地、民与四时之务。《国语·楚语下》:“是以先王之祀也,以一纯、二精、三牲、四时、五色、六律、七事、八种、九祭、十日、十二辰以致之。” 韦昭 注:“七事,天、地、民、四时之务。” (3). 唐 代武官随身佩带的七件东西。指佩刀、刀子、砺石、契苾真、噦厥、针筒、火石。 唐 张九龄 《敕识匿国王书》:“今授卿将军,赐物二百疋,锦袍、金鈿、七事。” (4).同“ 七件事 ”。 明 《投梭记·逼娼》:“自从你父亲亡后,家中十分艰窘,开门七事,那一件不在做娘的身上。” 丹青 丹和青是我国古代绘画,常用的两种颜色,借指绘画 竹帛所载,丹青所画。——《汉书·苏武传》 尤善丹青。——《晋书·顾恺之传》 切痛极为伤痛。《后汉书·黄琼传》:“贤愚切痛,海内伤惧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九愁赋》:“怀愤激以切痛,苦回忍之在心。” 入骨 刻骨铭心,感受上达到极点 切肤之痛,入骨之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