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晁补之的《次韵棠美述志》 全文: 仲子甘心织屦避万锺,渊明不肯折腰为五斗。 一年鸿雁识来往,终日沐猴何去取。 甥诗意慕两君闲,读书要在存心久。 平生所谈性命奥,长弃不忧金石朽。 我今颇习鹙子定,犹复晨朝怖头走。 刳心先拟谢声名,不作羊邹凄岘首。 云梯雨矢集无方,我已心灰同墨守。 恐甥自是禹门鳞,未可潜逃入吾薮。 琢磨晚觉孟光贤,畏我放言时被肘。 甥能锄我青门瓜,正午时来休老手。
名句书法欣赏 一年鸿雁识来往,终日沐猴何去取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鸿雁 一种鸟( Anser cygnoides ),羽毛紫褐色,腹部白色,嘴扁平,腿短,趾间有蹼。吃植物的种子,也吃鱼和虫。群居在水边,飞时一般排列成行,是一种冬候鸟。也叫“大雁” 来往(1) 来和去 街上来往的人很多 (2) 通行 翻修路面,禁止车辆来往 (3) 联系、交往或接触——用于人 他仅与那些百万富翁们来往 (4) 左右;上下 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终日 从早到晚 终日忙忙碌碌 终日而思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 沐猴猕猴。《汉书·西域传上·罽宾国》:“﹝ 罽宾 ﹞出封牛、水牛、象、大狗、沐猴、孔爵。” 颜师古 注引 郭义恭 《广志》:“沐猴,即弥猴也。”《诗·小雅·角弓》“毋教猱升木” 三国 吴 陆玑 疏:“猱,獼猴也, 楚 人谓之沐猴。” 晋 左思 《魏都赋》:“造沐猴於棘刺。”参阅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兽四·猕猴》。 去取 舍弃或保留;取舍 决定去取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