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方逢辰的《和佥事夹谷之寄韵》 全文: 夫子说周易,肇开太极分。 及乎作春秋,下逮西狩麟。 混辟至决裂,坚冰致习驯。 三皇何皞皞,五帝何纷纷。 卓哉洙泗翁,道大孤无邻。 于是作六经,以救万世人。 孟氏辨义利,战国骇所闻。 不肯为老聃,和光同其尘。 人不识四端,岂知有君亲。 孔孟作日月,然后夜向晨。 天高与地下,中立师与君。 师以扶网常,君以治广轮。 廉耻甚鈇钺,礼教威斧斤。 自古立宇宙,以道为精神。 清溪斗大邑,土瘠民甚贫。 虎豺方恣睢,骃骐忽诹询。 痛民若赤子,礼士如上宾。 簟瓢在陋巷,穷则独善身。 家有读书屋,乃为劫火焚。 仁人忽行恻,仲氏敢具陈。 公肯挈坠道,天未亡斯文。 移檄作主宰,歌诗示恩勤。 弦歌已久废,简陋尚可因。 祠堂俨遗像,生徒招惊麕。 户内有洙泗,山中见华勋。 光霁挹茂叔,粹盎师伯淳。 体用契忠恕,恭安想天申。 仰师千载上,兴起三代民。 剥穷果不食,贞下元又春。 太极在何处,青归烧痕新。
参考注释祠堂 旧时祭祀祖宗或贤人的厅堂 遗像 死者生前的照片或画像 生徒(1).学生;门徒。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:“﹝ 融 ﹞常坐高堂,施絳纱帐,前授生徒,后列女乐。” 宋 欧阳修 《举留胡瑗管勾太学状》:“然臣等窃见国家自置太学十数年间,生徒日盛,常至三四百人。” 金 元好问 《<十七史蒙求>序》:“教授生徒,必使知己之所知,能己之所能。” 郭沫若 《盲肠炎·一个伟大的教训》:“我自己对于经济的智识,原不过是一个初等小学的生徒,我的见解当然是不能作数。” (2). 唐 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。《新唐书·选举志上》:“取士之科,多因 隋 旧,然其大要有三:由学馆者曰生徒;由州县者曰乡贡;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……其天子自詔者曰制举,所以待非常之才焉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