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元代张观光的《忽都白》 全文: 兄弟哎我也曾有那往日的家缘。 旧日的庄田。 如今折罚的我无片瓦根椽。 大针麻线。 着甚做细米也那白面。 厚绢也那薄绵。 兄弟哎你则看俺一双父母的颜面。 怕到那冷时节有甚么替换下的旧袄子儿。 你便与我一领儿穿也波穿。 老千户云:哥哥若不说呵。 你兄弟怎生知道。 我就着人打开驼垛。 将一领绵团袄子来。 与哥哥禦寒。 正末唱:不是我絮絮叨叨。 咶咶煎煎。 两泪涟涟。 霍不了我心头怨。 趁不了我平生愿。
参考注释时节(1) 季节;时令 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——唐· 杜甫《春夜喜雨》 (2) 又如:清明时节;秋收时节 (3) 时候 正是江南好风景,落花时节又逢君。——唐· 杜甫《江南逢李龟年》 有甚有什么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有甚心情取富贵?一日瘦如一日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四四回:“师父,你是个精细的人,有甚不省得?” 郭沫若 《瓶》诗之二三:“偶尔有甚声丝,总疑是邮差又至。” 替换 更替调换;倒换 下的见“ 下得 ”。 袄子即袄。 五代 马缟 《中华古今注·宫人披袄子》:“盖袍之遗象也。 汉文帝 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,多以五色綉罗为之,或以锦为之,始有其名。 煬帝 宫中有云鹤金银泥披袄子, 则天 以赭黄罗上银泥袄子以燕居。” 元 无名氏 《杀狗劝夫》第三折:“小叔叔,辛苦了也,将一个袄子来与小叔叔穿。” 沉从文 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·唐着半臂妇女》:“ 汉 乐府诗形容采桑女子 罗敷 的衣着,有‘缃绮为下裙,紫绮为上襦’为人熟习的诗句,指的应当就是这种短袄子式样的裙襦。”参见“ 袄 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