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李元阳的《同诸人渡榆水上鸡足山顶》 全文: 乘兴访名山,发棹榆河涘。 兰舠乱碧波,跃浪看鳣鲔。 兔目青官槐,已到东山趾。 舍舟理轻策,马足随云起。 长薄带斜阳,夭乔郁如绮。 岑岫相盘旋,岩壑互填委。 石气何凄凄,冷艳纷红紫。 既历九重岩,亦饮曹溪水。 突见华首门,下拜斯为美。 古松千尺强,马远画中似。 老桧如建纛,半被雷烧死。 排空罗汉壁,嵌洞援藤藟。 杨黼栖真处,岩倾不可履。 直北豹林幽,中有隐君子。 九鼓石如铁,陨星何代始。 掘山得断碑,土深三尺底。 上有蠡篆文,依稀识壬癸。 天王托马蹄,此句难为理。 吁嗟大化中,陵谷互成毁。 跻步迦叶祠,僧堂聊徙倚。 大顶上青霄,双眸千万里。 西去尽天竺,旁观穷地纪。 宇宙无终毕,浩歌吾老矣。
参考注释兔目指槐树的新叶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八八引《庄子》:“槐之生也,入季春,五日而兔目,十日而鼠耳。” 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栽树》:“凡栽树,正月为上时,二月为中时,三月为下时,然枣鸡口,槐兔目,桑虾蟇眼。”原注:“此等名目,皆是叶生形容之所象似,以此时栽种者,叶皆即生。” 唐 李贺 《春归昌谷》诗:“春热张鹤盖,兔目官槐小。” 官槐官府植于官道旁的槐树。 唐 李肇 《唐国史补》卷上:“近奉文牒,令伐官槐,若欲造车,岂无良木?” 宋 吕渭老 《百事娇》词:“登堂望极,正露锁,官槐归路。” 清 顾炎武 《日知录·官树》:“下至 隋 唐 之代,而官槐官柳亦多见之诗篇,犹是人存政举之效。” 山趾亦作“ 山址 ”。山脚。 汉 焦赣 《易林·小畜之咸》:“原出陵足,行於山趾。” 唐 李翱 《独孤常侍墓志》:“公寿何迫,百年中止,丧车东去,託骨山趾。” 元 邓牧 《伯牙琴·雪窦游志》:“次 妙高臺 ,危石突巖畔,俯视山址,环凑不见来路。” 清 顾炎武 《北岳辨》:“ 恒山 之绵亘几三百里,而 曲阳 之邑於平地,其去山趾又一百四十里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