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御舟过广惠桥》 全文: 前年跋马过桥头,路指江乡却犹远。 今朝进艇自桥下,景肖江乡翻似近。 乃知近远曷有常,广惠顾名思政本。 两岸老幼夹通津,尽诚非饰胥来亲。 违道干誉则奚可,亦曰如子视斯民。 斯来赵北又如新,过去江南已成故。 须弥大地水中擎,何处非舟堪契悟。
参考注释违道违背正义。《书·大禹谟》:“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。” 孔 传:“失道求名,古人贱之。” 干誉以办事干练获得的声誉。《新唐书·张延赏传》:“或考先满、或摄掌遇停限而官见乏者,听在所择省员有干誉者权补,以才不以资。” 语出《书·大禹谟》:“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。”后以“干誉”谓求取名誉。含贬义。 宋 司马光 《辞知制诰第八状》:“或因进以干誉,或因罪而覬免,肆为妄谈,輒形奏章。” 明 方孝孺 《王仲搢像赞》:“鋭於自修,而耻於干誉邀宠。” 斯民指老百姓。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。”《管子·侈靡》:“天之所覆,地之所载,斯民之良也。” 晋 陆机 《答贾长渊》诗:“乃眷三哲,俾乂斯民。” 宋 曾巩 《福州上执政书》:“寇旱之餘,曾未朞岁,既安且富,至於如此, 巩 与斯民与蒙其幸!” 鲁迅 《悼杨铨》诗:“何期泪洒 江 南雨,又为斯民哭健儿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