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吕陶的《和孔毅甫州名五首·其三》 全文: 谪宦寓湖南,憔悴变容质。 老怀极孤穷,益友最亲密。 高轩喜陪从,雅会烦揖屈。 馨香袭芝兰,文采辉陋荜。 谈辩虽纵横,仪范甚专一。 每闻阳春曲,钦诵不敢佚。 遂将蜀溪纸,连写渐成帙。 惭非高尚者,思古感事物。 当时郢楚士,英秀尽簪绂。 池台今何在,冠剑久沦失。 我忧复辽远,试听暮鸣瑟。 何时还敝庐,一奠九泉骨。 此心实虔望,昭昭有如日。 未尝果山柑,且馔湘江栗。
参考注释池台池苑楼台。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豪爽》:“ 晋明帝 欲起池臺, 元帝 不许。” 唐 孟浩然 《姚开府山池》诗:“主人新邸第,相国旧池臺。”《旧唐书·后妃传序》:“ 大帝 、 孝和 ,仁而不武,但恣池臺之赏,寧顾衽席之嫌, 武 室, 韦 宗,几危运祚。” 清 顾炎武 《金陵杂诗》之一:“坞壁 三山 古,池臺六代幽。” 何在 在哪里 公理何在? 冠剑古代官员戴冠佩剑,因以“冠剑”指官职或官吏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到主簿日事诣右军建平王》:“常欲永辞冠剑,弋钓畎壑。” 宋 司马光 《楚宫行》:“满朝冠剑东方明,宫门未启君朝醒。” 沦失沉没消失。《东观汉记·杜林传》:“臣闻水,阴类也。《易》卦:地上有水。比言性不相害,故曰乐;而猥相毁垫沦失,常败百姓安居。” 三国 魏 阮籍 《鸠赋》:“欲残没以麋灭,遂捐弃而沦失。” 明 张居正 《答南总宪吴尧山言法律章奏》:“一旦奉使观风,乃不知法律为何物,而反以吏为师,祖宗命官责任之意几於沦失矣。” 胡适 《重印<文木山房集>序》:“又恐此书本太少,终于沦失,故仰体 亚匏先生 的遗志,出资排印一千部,使这部集子永永流传于世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