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对瀑放歌》 全文: 避暑山庄曾对瀑,纵遥吾已探其源。 静寄山庄亦有瀑,其源未可计里言。 贞观遗迹晾甲石,是为小畜始入园。 园外千溪复万涧,谁能一一穷灵根。 落斜曲注势莫禦,雄排戛击交腾奔。 遂至草堂擘崖出,香炉紫烟为仲昆。 抑又闻之星宿海,其源乃在银河存。 视此近远更何若,一笑掷笔皆戏论。
参考注释静寄优闲地寄寓、依托。 晋 陶潜 《停云》诗:“静寄东轩,春醪独抚。” 宋 陆游 《渔隐堂独坐至夕》诗:“三尺桐丝多静寄,一樽玉瀣足幽欣。” 山庄 山中的村庄;别墅 未可 不可 里言(1).乡里流行的话;俚俗的话。《孔子家语·入官》:“君子修身反道,察里言而服之。” 宋 梅尧臣 《寄谢师直》诗:“田父相与至,里言尚可听。” (2).指俚俗的诗文。多用以自谦。《明史·文苑传三·谢榛》:“此山人里言耳,请更製,以备房中之奏。” (1).内言。指国内情况的报告。《左传·庄公十四年》:“且寡人出,伯父无里言。” 杜预 注:“无里言,无纳我之言。” 王引之 《经义述闻·春秋左传上》引 王念孙 曰:“无里言,谓不通内言於外,非谓无纳我之言也。《襄二十六年传》:‘……臣不能贰,通外内之言以事君,臣之罪也。’不通外内之言,即所谓无里言。” (2).内言。指妇女在闺房所说的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