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燕丹诗》 全文: 燕丹怨秦政,亡归思报仇。 鞠武言不用,纳亡速祸尤。 田光荐荆卿,造门供具周。 玉盘姬手进,金丸池龟投。 既具督亢图,亦函于期头。 徐夫人匕首,药淬利吴钩。 荆卿顾有待,徘徊且迟留。 太子虑改悔,舞阳先遣不。 荆卿怒叱言,竖子安足谋。 遂发易水上,白日为凛秋。 入秦献所奉,愿得比列侯。 秦王乃大喜,九宾列旌斿。 舞阳早变色,荆卿神优优。 图穷匕首见,持揕瞋双眸。 袖绝环铜柱,笑骂甘死休。 尺八不足恃,七尺介利收。 衍水命难全,宁台为荒邱。 用人而复疑,偾事徒贻羞。
参考注释用人 仆人 女用人 偾事败事。《礼记·大学》:“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让,一国兴让;一人贪戾,一国作乱,其机如此。此谓一言僨事,一人定国。” 郑玄 注:“僨,犹覆败也。” 明 宋濂 《赠吴府伴读陈生孟旸序》:“幸仕优而学,拾级而升,庶几无旷官僨事之失也。” 清 李渔 《蜃中楼·献寿》:“只因你卤莽僨事,削去了地方,到如今悔也不悔?” 邹韬奋 《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》:“常语有所谓‘胆大心细’,胆大心细是可贵的,如果胆大心粗,那只适足僨事,不但无可贵,而且是应该极力避免的。” 贻羞使蒙受羞辱。 唐 吕温 《代窦中丞与襄阳于相公书》:“致远之效莫彰,貽羞之责斯及。” 明 朱鼎 《玉镜台记·下镜》:“窃恐有玷名门,貽羞淑女。” 鲁迅 《准风月谈·吃教》:“因 刘勰 自谓梦随 孔子 ,乃始论文,而后来做了和尚,遂讥其‘貽羞往圣’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