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黄庭坚的《送晁道夫叔侄》 全文: 晁氏出西鄂,世家多艺文。 文庄和鼎实,尚书亦大门。 简编自襁褓,簪笏到仍昆。 向来映轩冕,颇据要路津。 恩勤均骨肉,四海一尧民。 实咎晚相见,实惟诸晁孙。 智囊似内史,笔力窥漆园。 词林少根蔕,斯人今绝伦。 我为折腰吏,绿绮网蛛尘。 倾心得僚友,燕及脊令原。 嘉肴味同和,弦诵声相闻。 如人逃空虚,见似已解颜。 何况金石交,乃其骨肉亲。 二年吟枫叶,忘我木索勤。 行行不忍别,共醉古柳根。 樽前犹讲学,夏夜众星繁。 念当侍白发,甘旨共兰荪。 帆樯洒风雨,浪波出蛟鼋。 持亲慎行李,强学加饭飧。 革囊走官邮,寄书远相存。 阿四去大农,六典与讨论。 君到辇毂下,为问平生言。 傥登邺王台,多话归参军。
名句书法欣赏 二年吟枫叶,忘我木索勤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枫叶枫树叶。亦泛指秋令变红的其他植物的叶子。诗文中常用以形容秋色。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晚出西射堂》诗:“晓霜枫叶丹,夕曛嵐气阴。” 唐 白居易 《琵琶行》:“ 潯阳 江头夜送客,枫叶荻花秋瑟瑟。” 明 徐霖 《绣襦记·共宿邮亭》:“山远天高烟水寒,两岸楼臺枫叶丹。” 杨朔 《香山红叶》:“我望着红叶,问:‘这是什么树?怎么不大像枫叶?’” 忘我 不考虑个人 忘我地工作 木索刑具。木指“三木”,索即绳索,用以拘系犯人。 汉 司马迁 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今交手足,受木索,暴肌肤,受榜箠,幽於圜墙之中。” 唐 杜牧 《华清宫》诗:“北扉闲木索,南面富循良。” 宋 苏轼 《策别六》:“今州县之吏,受賕而鬻狱……则至於婴木索,受笞箠,此亦天下之至辱也。” 明 刘基 《送海宁张知州满任去官序》:“租赋时集,木索不用,譁訐之声,化为弦诵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