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明代石宝的《送王伯安还江东》 全文: 吾欲歌吾诗,歌诗已盈卷。 知君归驾速,不作题桥炫。 春兰与秋菊,万事类轮转。 未成山龙补,且息鹍鹏倦。 人从日边来,豹向山中变。 长路多西风,看云亦北面。 谁垂见花泪,自镞达犀箭。 国士称无双,数奇本能战。 况闻玉署翁,昨侍青宫燕。 神惊兔颖出,目击龙头眩。 君学有源委,文场许独擅。 高吟激青空,逸草翻白练。 运斤忽成风,疾足诧追电。 志屈艺乃奇,才高君不见。 伏波穷益坚,淮阴多益善。 木大须十围,金精亦百鍊。 巍巍蓬莱宫,郁郁白兽殿。 看君来献书,首被贤良荐。
参考注释献书(1).进献书籍。多指民间进献佚书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瞽献曲,史献书。” 韦昭 注:“《周礼》:外史掌三皇、五帝之书。”《隋书·牛弘传》:“ 弘 以典籍遗逸,上表请开献书之路。”《宋史·艺文志一》:“﹝ 高宗 ﹞乃建祕书省於国史院之右,搜访遗闕,屡优献书之赏。” (2).指把自己著的书题献给别人。 钱锺书 《<围城>序》:“近来觉得献书也像‘致身于国’、‘还政于民’等等佳话,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,魔术家玩的飞刀,放手而并没有脱手。随你怎样把作品奉献给人,作品总是作者自己的。” (3).奉上书札;上书。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书记》:“及七国献书,诡丽辐輳; 汉 来笔札,辞气纷紜。” 范文澜 注:“﹝献书﹞若 乐毅 《报燕惠书》…… 张仪 《与楚相书》皆是也。”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:“守门诣闕,献书言计,率多空薄。” 唐 杜甫 《别蔡十四著作》诗:“献书謁皇帝,志已清风尘。” 贤良 有德行的人;才德兼备的人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