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元代王恽的《望月婆罗门引 昨者观唐津舟车之盛,通凑南》 全文: 有抱瑟竽门之叹,以婆罗门歌之河山清眺,风烟两戒见殷都。 唐津浩浩舟车。 一水东浮沧海,宝带束燕吴。 更中州雄跨,奇货堪居。 平生壮图。 笑到此、反区区。 正似齐门抱瑟,不解吹竽。 视吾耿耿,道玉佩、或能利走*。 如不尔、归老樵渔。
参考注释婆罗门 印度种姓制度中最高种姓或僧侣的一员,其主要职务是诵经、传经(吠陀经)并主持宗教各种仪式。亦称“婆罗门教徒” 河山 河流和山岭,指国家疆土 大好河山 清眺悠闲地远望。 唐 羊士谔 《息舟荆溪呈李功曹巨》诗:“冲襟得高步,清眺极远方。” 金 元好问 《颍亭留别》诗:“乾坤展清眺,万景若相借。” 风烟 风尘、烟雾;云气 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。——唐· 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 风烟俱净,天山共色。——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 两戒(1).国家疆域的南北界限。《新唐书·天文志一》:“ 一行 以为天下山河之象,存乎两戒……故《星传》谓北戒为 胡 门,南戒为 越 门。” 清 龚自珍 《己亥杂诗》之一四七:“踏徧 中华 窥两戒,无双毕竟是家山。” 陈世宜 《游双清别墅即事一首索中垒和》:“行行心跡双清地,莽莽河山两戒思。” (2).借指两戒之内的全境。 清 曾国藩 《母弟温甫哀词》:“岂谓一蹶,震惊两戒。” (3).谓分成不相统属的两部分。 严复 《原强》:“而南北虽属一君,彼是居然两戒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