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赵汝腾的《赠张强赴曲江教》 全文: 圣人立教,以中为常。 不得中行,取獧取狂。 未见狂者,吾里有张。 议论杰然,名压上庠。 恶彼佞臣,请剑尚方。 使终天彝,蚕绩蟹筐。 天鉴其忠,策名颜行。 筮仕分教,九龄之乡。 惟九龄公,非血气刚。 忧深虑远,性端行良。 禄山尚微,测其陆梁。 国忠林甫,恶未披猖。 公预窥之,知其乱唐。 仁必有勇,令名无疆。 彼元忠辈,初志激昂。 一遇摈抑,尽敛锋铓。 媕娿喑哑,不敢否臧。 自谓得计,爵禄之场。 丧已丘山,得不毫芒。 士辨薰莸,与道存亡。 何以臻兹,惟学问将。 弱翁懋哉,以惟保令芳。
名句书法欣赏 国忠林甫,恶未披猖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披猖(1).亦作“ 披昌 ”。猖獗,猖狂。《北史·王盟独孤信等传论》:“ 谊 文武奇才,以刚正见忌, 有隋 受命,鬱为名臣,末路披猖,信有终之克鲜。” 明 屠隆 《昙花记·雠邪设谤》:“前日 萧黄流 与我同席,席上曾説 史思明 也是一员良将,朝廷不能驱使,以致披猖。” 王闿运 《彭寿颐哀词》:“罢计 洛阳 ,羣寇披昌。” 李大钊 《国民之薪胆》:“甲辰之役, 日本 与 俄 争我 满洲 ,而以我国为战场,我反作壁上观,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。” 郭沫若 《豕蹄·贾长沙痛哭》:“他想到 梁王 的死,想到天下的不安和 匈奴 的披猖。” (2).溃散;失意;狼狈。《梁书·王僧辩传》:“ 上党王 陈兵见卫,欲敍安危,无识之徒,忽然逆战,前旌未举,即自披猖,惊惮之情,弥以伤惻。”《北史·王晞传》:“人主恩私,何由可保?万一披猖,求退无地。” 唐 高适 《同观陈十六史兴碑》诗:“ 东周 既削弱,两 汉 更沦没。 西晋 何披猖,五胡相唐突。”《资治通鉴·后唐明宗天成元年》:“吾奉詔讨贼,不幸部曲叛散,欲入朝自诉,又为 绍荣 所隔,披猖至此。” (3).飞扬。 唐 唐彦谦 《春深独行马上有作》诗:“日烈风高野草香,百花狼籍柳披猖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