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李复的《过高平县》 全文: 蚩尤食昴乘鬼车,韩国为窟秦为蛇。 韩人畏蛇渡河走,杀气吹断邯山斜。 秦鼓一击赵括死,四十万人坑黄沙。 白日忽落天地黑,鸮衔碧火来人家。 至今野土尽血色,古镞渍血生铜花。 髑髅衔恨骨不朽,千岁开口生齿牙。 秦怒垂涎急饥腹,孱赵轻搏婴其毒。 折戟沉枪铁半消,洗磨赤璺曾封肉。 冤气不绝起凄风,满眼山川无草木。 昼阴夜惨少行人,愁雨荒烟闻鬼哭。 秦兵扫荡六国尘,兵祸弗戢须焚身。 博浪金椎击不死,亡秦终是韩国人。
参考注释扫荡 扫除涤荡;泛指彻底清除 扫荡叛匪 假如提起一支屠城的笔,扫荡了文坛上一切野草,那自然是快意的。——鲁迅《“说不出”》 六国 指战国时的齐、楚、燕、韩、赵、魏六个国家 兵祸 战争造成的灾祸 连遭兵祸 焚身焚烧身体。旧时宗教信徒以之作为一种祈祷、赎罪行为。《法苑珠林》卷三四:“若所传无谬者,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。” 宋 郭彖 《睽车志》卷一:“自言所积恶业至重,须焚身以懺。” 鲁迅 《而已集·略谈香港》:“一个和尚去告状追债,而债户商同通事,将他的状子改成自愿焚身了。” 犹丧生。焚,通“ 僨 ”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象有齿以焚其身,贿也。”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:“焚,读曰僨;僨,僵也。为生齿牙,僵仆其身。”后用以比喻因贪利或积财而得祸。 唐 沉仲 《象环赋》:“取其焚身之齿,奋其截肪之色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