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方凤的《赠张叔元镇帅》 全文: 越东佳气郁巃嵷,捉鼻馨名久识公。 对发蚤看翔艺苑。 濡毫频见属诗筒。 弃书忽学万人敌,秉钺尤夸一世雄。 拔距三千堪敌忾,歌钟二八陋和戎。 长驱誓捣燕幽北,大纛旋移浦汭东。 重巩河山襄帝力,时垂竹帛励臣忠。 东南半壁腾王气,杞梓全材恃将功。 鹅鸭几惊消玉垒,熊罴屡奋壮金墉。 玺书褒锡恩原厚,节钺招绥德愈隆。 群策更能延俊彦,众讴先忆遍旄重。 深仁共颂绵瓜瓞,伟绩还期勒华嵩。
参考注释濡毫濡笔。谓蘸笔书写或绘画。 唐 韦应物 《酬刘侍郎使君》诗:“濡毫意僶俛,一用写悁勤。”《镜花缘》第五三回:“ 亭亭 正在磨墨濡毫,忽见 红红 、 婉如 从外面走来。” 吴沛霖 《淡卿出团扇索诗为题两绝》之一:“拟将雅意深深却,看汝濡毫兴已狂。” 诗筒亦作“ 诗筩 ”。1.盛诗稿以便传递的竹筒。 唐 白居易 《秋寄微之十二韵》:“忙多对酒榼,兴少閲诗筒。”自注:“此在 杭州 ,两 浙 唱和诗赠答,於筒中递来往。” 元 胡助 《南城试院和王子肃韵》之二:“帘外官闲深院锁,诗筒来往不嫌多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二二回:“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,每人一个宫製诗筒,一柄茶筅。” (2).喻指满腹诗才的诗人。 元 张可久 《折桂令·西湖怀古》曲:“飞来何处奇峰,笑引吟翁,醉倒诗筩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