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朱鼎的《不是路》 全文: 骤马飞还。 奔向堂前咽怎言。 神魂断。 肝肠寸寸万锋攒。 倒介旦老旦:呀。 院子。 你怎么这等慌慌张张。 末:夫人。 天大的事来了。 怎生是好。 旦老旦:你缘何教人唬得心兢战。 莫不是沙场凶信传末:不是。 王敦叛。 旦老旦:王敦作叛。 与相公何干末:我相公呵。 只因不顺奸臣愿。 来拘家眷。 来拘家眷。 旦老旦:听罢伊言。 魄散魂飞寸胆寒。 何雠怨。 将人白地里摧残。 泪珠涟。 从今骨肉抟沙散。 身命何由得保全。 老旦:天那。 孩儿在家到得安乐。 如今做官。 反被他连累旦:怎知有此横祸。 空埋怨。 一家不幸遭天谴。 无门逃窜。 无门逃窜。
参考注释从今从现在起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先生之寿,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。” 宋 郭应祥 《玉楼春》词:“从今对酒与当歌,空惹离情千万绪。”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三折:“从今经懺无心礼,专听春雷第一声。” 杜鹏程 《延安人》:“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,是什么模样?” 骨肉(1) 身体 骨肉归复于土。——《礼记》 (2) 骨和肉 (3) 比喻至亲 亲生骨肉 骨肉关系 父母之于子也,子之于父母也,……此之谓骨肉之亲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精通》 恨透了秦始皇,说他无缘无故筑什么万里长城,害得人家骨肉分离。——《孟姜女》 抟沙(1).捏沙成团。比喻聚而易散。 宋 苏轼 《二公再和亦再答之》:“亲友如摶沙,放手还復散。” 明 无名氏 《赠书记·订盟闻难》:“暂时聚首似摶沙,好事多磨莫浪嗟。” 清 梁章鉅 《归田琐记·沪渎唱和诗序》:“时霜蟹初肥,因招集行馆中,饮酒赋诗。乃不数日即为摶沙之散。” (2).比喻团结人民。 清 秋瑾 《感怀》诗:“摶沙有愿兴亡 楚 , 博浪 无椎击暴 秦 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