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陈郁的《得琴砚古雅堂》 全文: 端溪琴湮塞焦桐琴已,罗旅琴文房尚奢侈侈。 古风雅志莫养成,从此词章堕雕靡。 仙岩名士独不然,家有琴砚皆世传。 熨焦蛇断互左右,俾受弹弄供磨研。 耳根笔泽千载意,字□挽回淳朴味。 乃知旧物是答蹄,薰染皇坟归琴纸。 百篇因之奏帝傍,帝贲文美承恩光。 归来筑堂标古雅,家学始末示不忘。 迩来相传贵不玉,或侈金屏夸绣缛。 心游目视溺豪结,继发一言流近俗。 嗟余僻好惟古文,敬此堂名如敬君。 何时登堂相抚玩,古雅之意与君分。
参考注释端溪溪名。在 广东省 高要县 东南。产砚石。制成者称端溪砚或端砚,为砚中上品。后即以“端溪”称砚台。 元 无名氏 《货郎旦》第四折:“未落笔,花笺上泪珠垂;长吁气,呵软了毛锥;恓惶泪,滴满了端溪。” 明 唐顺之 《答茅鹿门知县》:“此后便得烧却毛颖,碎却端溪,兀然作一不识字人矣。” 湮塞堵塞。 宋 苏舜钦 《江宁府溧阳令苏府君墓志铭》:“本朝执政子未有在銓调者,又何独湮塞若是之久耶!” 明 蒋一葵 《长安客话·通惠河》:“岁久沙衝水击,几至湮塞。” 清 龚自珍 《古史钩沉论二》:“絶人之材,湮塞人之教,必先去其史。” 焦桐琴名。 东汉 蔡邕 曾用烧焦的桐木造琴,后因称琴为焦桐。 唐 张祜 《思归引》:“焦桐弹罢丝自絶,漠漠暗魂愁夜月。” 明 陈汝元 《金莲记·弹丝》:“音入 蓝桥 ,响振琼瑶,却是羡焦桐一曲巧,芳心顿消。” 龚尔位 《己酉九日麓山待钝庵》诗:“日夕而不至,焦桐起离情。”参见“ 焦尾琴 ”。 文房(1) 书房。借指笔、墨、纸、砚 文房四宝 文房清玩 (2) 官府掌管文书的地方 奢侈 挥霍浪费钱财,过分追求享受 及桓子,骄泰奢侈,贪欲无艺,略则行志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