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题心镜斋》 全文: 閒斋临碧水,故用号心镜。 镜以喻其明,心实言其定。 定乃明之基,舍是斯纷映。 此不设妍媸,彼任来照证。 而斋付默然,是谓安心竟。
参考注释妍媸同“ 妍蚩 ”。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巧艺》:“四体妍媸,本无关於妙处,传神写照,正在阿堵中。” 宋 苏轼 《影答形》诗:“妍媸本在君,我岂相媚悦。” 清 赵翼 《乡试届期分遣儿孙赴试》诗:“科场得失原靡定,文字妍媸要共观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八:“他( 冯云卿 )转脸仔细看着女儿,似乎把想像中的 刘玉英 和眼前的他的女儿比较妍媸。” 照证见“ 照证 ”。 亦作“ 照証 ”。1.凭据;明证。 宋 范仲淹 《奏乞指挥管设捉贼兵士》:“或出怨言扇摇军众者,明立照証,处斩讫奏。” 元 无名氏 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只指着紫金鎚专为照证。” 明 冯梦龙 《挂枝儿·木梳》:“向粧臺设箇誓,愿得白头相并,靠着镜儿为照证。” (2).验证;对证;作证。 宋 洪迈 《夷坚乙志·张文规》:“有公吏三四辈曰:‘摄官人照证事。’”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三折:“一天好事从今定,一首诗分明照证。”《古今小说·月明和尚度柳翠》:“如了事,就将所用之物前来照证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