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唐代谢勮的《游烂柯山》 全文: 独凌清景出,下视众山中。 云日遥相对,川原无不通。 自致高标末,何心待驭风。 宛演横半规,穹崇翠微上。 云扃掩苔石,千古无人赏。 宁知后贤心,登此共来往。 仙弈示樵夫,能言忘归路。 因看斧柯烂,孙子发已素。 孰云遗迹久,举意如旦暮。 仙僧会真要,应物常渊默。 惟将无住理,转与信人说。 月影清江中,可观不可得。
参考注释僧会管理一县僧尼事务的僧官。《清会典·礼部十一·祠祭清吏司》“凡僧官道官皆註於籍”原注:“直省僧官,府曰僧纲,州曰僧正,县曰僧会。” 真要真谛要义。 唐 谢勮 《游烂柯山》诗:“仙僧会真要,应物常渊默,惟将无住理,转与信人説。” 应物(1).顺应事物。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邀於此者,四枝彊,思虑恂达,耳目聪明,其用心不劳,其应物无方。” 锺泰 发微:“‘应物无方’,言不执滞也。”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与时迁移,应物变化,立俗施事,无所不宜。” 宋 欧阳修 《道无常名说》:“无常以应物为功,有常以执道为本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二回:“这猴王自从了道之后,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,根根能变,应物随心。” (2).犹言待人接物。《晋书·外戚传·王濛》:“虚己应物,恕而后行。”《隋书·循吏传·刘旷》:“ 刘旷 ,不知何许人也。性谨厚,每以诚恕应物。” 明 孙柚 《琴心记·挑动春心》:“你看他清标应物,如春月之濯柳;英气逼人,似野鹤之出羣。” 清 姚鼐 《扬雄<太玄>目录序》:“虽庸愚不肖,苟筮之而见所以处事应物者,皆合乎圣人之道也。” 渊默(1) 深沉、不说话 尸居而龙见,渊默而雷声。——《庄子·在宥》 (2) 沉默不言 齐(斋)明盛服,渊默而不言。——《淮南子·秦族训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