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方回的《八月二十日晓起》 全文: 夜阑不能寐,鸡鸣垂欲三。 起步秋月影,寒发何毵毵。 斗柄落山北,参旗挂庭南。 三五忽四五,蛙蚓众喙缄。 独有络纬声,催织何喃喃。 禄仕心已息,愧未任桑蚕。 昨暮缺薪米,质以衾及缣。 七年为此郡,忍人所难堪。 焉知窘至此,不给石与甔。 独坐老树下,暗捻霜须髯。 墙外行人动,丧事很小鼓酣。 生之必有死,如岁代凉炎。 但颇讶薄俗,不复甄廉贪。 鄙诮采芝馁,歆羡脍肝馋。 想见攫夺子,枥马已就衔。 岂识有幽人,茹苦如饴甘。 念虽乏智计,识度终不凡。 儿女亦可割,深山建茅庵。
名句书法欣赏 儿女亦可割,深山建茅庵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儿女(1) 儿子和女儿,子女 儿女成群 (2) 青年男女 无为在歧路,儿女共沾巾。——唐· 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 儿女泪,君休滴 深山 处于群山之中,离平原地区很远的山区 深山寂寂,空谷鸟鸣 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,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。——《驿路梨花》 茅庵亦作“茆菴”。茅庐;草舍。 唐 胡曾 《自岭下泛鷁到清远峡作》诗:“不为篋中书未献,便来兹地结茅庵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一回:“自向 龙虎山 顶结一茅庵,修真养性。” 明 屠隆 《昙花记·郊行卜佛》:“久居华屋,转羡茆菴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二○回:“两人携手而行,小廝驱车随后,到了一座茅庵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