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白玉蟾的《友人陈槱得杨补之三昧赏之以诗》 全文: 梅花不清是水清,最是一枝溪上横。 梅花不明是雪明,冻折老梢飘碎琼。 梅花不暗是雨暗,隔篱和雨粘珠糁。 梅花不淡是烟淡,烟锁江村烟惨惨。 梅花不枯是霜枯,霜后不俗霜前粗。 梅花不瘦是月瘦,月下徘徊孤影峭。 梅花不寒是风寒,落英飞上玉阑干。 梅花不湿是露湿,冷蕊含羞晓呜唈。 雪明偏见梅花魂,笔下六花堆烂银。 水清偏见梅花骨,笔下一溪寒浸月。 烟淡偏见梅花情,笔下一片黄昏晴。 雨晴偏见梅花貌,笔下娉婷向人笑。 月瘦偏见梅花真,笔下蟾蜍弄早春。 霜枯偏见梅花操,笔下飞霜送春耗。 露湿偏见梅花奇,笔下冷蕊垂百琲。 风寒偏见梅花意,笔下萧骚夺云气。 有人身心似梅花,写出清浅与横斜。 补之若见亦惊嗟,机杼迥然别一家。 繁处不繁简处简,雪迷晓色月迷晚。 更得一些香气浮,阳春总在君笔头。
参考注释一些 几个;若干 香气 芬香的气味 阳春 温暖的春天 笔头(1).笔上用以书写的部分。 唐 杜牧 《池州清溪》诗:“何物赖君千遍洗,笔头尘土渐无痕。” 宋 杨万里 《新路店道中》诗:“染得笔头生五色,急将描取入诗筒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五回:“顺手拿起一枝笔……拔去笔套一看,却又是没有笔头的。” (2).谓写作。 唐 陆馀庆 子《嘲父》诗:“ 陆餘庆 ,笔头无力觜头硬,一朝受辞讼,十日判不竟。” 宋 朱淑真 《读史》诗:“笔头去取万千端,后世遭它恣意瞒。” (3).指书面。 王西彦 《病人》:“我们在笔头上和口头上,不是总爱高呼文化下乡吗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