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许景衡的《别毛德修》 全文: 张公镇关南,宾客多俊伟。 芝兰已秀发,父子作知已。 圣人乐育才,充庭皆济济。 仲也与计偕,发轫已千里。 毛侯东南特,清澈分漱水。 并驱及春风,联璧惊都市。 麟凤岂无种,貂蝉能有几。 承家贵勋业,可独在书史。 自怜坐樗散,所学惭篑止。 永怀胜已游,尘土濯清泚。 相从苦匆促,写别亦狂斐。 离庭寒日暮,目断尘沙起。
参考注释自怜亦作“ 自怜 ”。自伤;自我怜惜。 汉 王褒 《九怀·通路》:“阴忧兮感余,惆悵兮自怜。” 晋 束晳 《贫家赋》:“行乞贷而无处,退顾影以自怜。” 北齐 颜之推 《神仙》诗:“镜中不相识,捫心徒自怜。” 唐 岑参 《初授官题高冠草堂》诗:“自怜无旧业,不敢耻微官。” 宋 欧阳修 《三日赴宴口占》:“共喜流觴修故事,自怜霜鬢惜年华。” 鲁迅 《南腔北调集·学生和玉佛》:“惊扰詎云妄?奔逃只自怜。” 见“ 自怜 ”。 樗散(1).樗木材劣,多被闲置。比喻不为世用,投闲置散。 唐 杜甫 《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》诗:“ 郑公 樗散鬢成丝,酒后常称老画师。” 清 顾炎武 《岁暮》诗:“壮岁尚无闻,及今益樗散。” (2).用作谦词。 宋 司马光 《为庞相公谢官表》:“何意天恩横被,宸睠曲成,猥抡樗散之才,专委栋隆之任。” 明 许潮 《龙山宴》:“鹤髮经秋,樗散堪乘莲叶舟。皂帽非吾偶,白接非吾首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