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黄庶的《庭树联句枝字为韵》 全文: 婆娑庭中树,老大千年枝。 百弓蔽赫日,四座生凉颸。 影怪疑龙蛇,声和认埙篪。 未被斧斤赏,敢辞尘埃欺。 轮囷壮士叹,冷淡童子嗤。 盘根得地固,挺材本天资。 枌榆谩百尺,杞柳徒一围。 节坚费刻画,莫讶绳墨迟。 枝狂跃蛟虬,瘿怪蹲熊罴。 有时相摩击,往往霹雳飞。 筛月碎玉散,障日翠幄垂。 腹空懒龙卧,实少饥禽悲。 败叶童仆憎,清阴儿女嬉。 堂萱小人态,阶药老婢姿。 春禽似竽笙,夏蜩若羹糜。 提孩不出户,知时如耆龟。 得成孤高状,敢忘毫末时。 身遭藤萝蔽,心与松柏期。 晨烟拂杪起,落日侵梢齐。 老蠹病其中,啄木为良医。 公输不在世,志士空嗟咨。 止知楩柟高,苦厌樗栎卑。 大屋必欲构,老匠宁终遗。 栋梁如采收,散材安足知。
参考注释楩柟见“ 楩楠 ”。 樗栎(1).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吾有大树,人谓之樗,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,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,立之涂,匠者不顾。”又《人间世》:“ 匠石 之 齐 ,至於 曲辕 ,见櫟社树……曰:‘散木也,以为舟则沉,以为棺槨则速腐,以为器则速毁,以为门户则液樠,以为柱则蠹。是不材之木也,无所可用。’”后因以“樗櫟”喻才能低下。 唐 欧阳詹 《寓兴》诗:“桃李有奇质,樗櫟无妙姿。” (2).用为自谦之辞。 宋 苏轼 《和穆父新凉》:“常恐樗櫟身,坐缠冠盖蔓。” 明 朱鼎 《玉镜台记·闻鸡起舞》:“下官樗櫟之才,岂足为元帅副。” 清 宣鼎 《夜雨秋灯录·麻疯女邱丽玉》:“自慙樗櫟,仰託蔦萝,良所深愿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