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唐代许棠的《冬杪归陵阳别业五首》 全文: 无媒归别业,所向自乖心。 闾里故人少,田园荒草深。 浪翻全失岸,竹迸别成林。 鸥鸟犹相识,时来听苦吟。 眠云终未遂,策马暂休期。 上国劳魂梦,中心甚别离。 冰封岩溜断,雪压砌松欹。 骨肉嗟名晚,看归却泪垂。 学剑虽无术,吟诗似有魔。 已贫甘事晚,临老爱闲多。 鸡犬唯随鹿,儿童只衣蓑。 时因寻野叟,狂醉复狂歌。 乡国乱离后,交亲半旅游。 远闻诚可念,归见岂无愁。 败苇迷荒径,寒蓑没坏舟。 衡门终不掩,倚杖看波流。 游秦复滞燕,不觉近衰年。 旅貌同柴毁,行衣对骨穿。 篱寒多啄雀,木落断浮烟。 楚夜闻鸣雁,犹疑在塞天。
参考注释鸣雁(1).《诗·邶风·匏有苦叶》:“雝雝鸣雁,旭日始旦,士如归妻,迨冰未泮。” 毛 传:“雝雝,雁声和也。纳采用雁,旭日始出,谓大昕之时。” 郑玄 笺:“雁者,随阳而处,似妇人从夫,故昏礼用焉。”后用“鸣雁”指嫁娶之事。 北周 庾信 《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》:“三星照夜,佇稽鸣雁之期;七日秉秋,坐廌飞皇之兆。” 倪璠 注:“婚姻六礼皆用雁,故云鸣雁之期。” (2).鸣啼的大雁。 三国 魏 阮籍 《咏怀》之九:“鸣雁飞南征,鶗鴂发哀音。” 南朝 宋 范泰 《九月九日》诗:“劲风肃林阿,鸣雁惊时候。” 宋 陆游 《冬晴》诗:“鸣雁过长空,纤鳞泳清池。” (3).古地名。在今 河南省 杞县 北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 衞侯 伐 郑 ,至于 鸣雁 ,为 晋 故地。” 杨伯峻 注:“ 鸣雁 在今 河南 杞县 北。” 犹疑 见“犹豫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