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家铉翁的《题陈子新所藏云山小景渔矶二士》 全文: 道人胸次绝尘滓,能得工夫无尽意。 醉中引兴春山青,醒来弄翰秋风起。 晦明变幻在毫端,倏忽烟波几千里。 少年我尝识其人,不见于今垂五纪。 此图似是夫君笔,余子纷纷溟涬耳。 黄沙苍茫雪苑冬,旅窗展玩万虑空。 恍如身在苕源东,摄衣步上云山最高峰。 二客追随不能及,相与指点平沙明月中。
参考注释追随(1) (2) 仿效前人的事迹 (3) 跟随 经常追随着他的记者们 不能(1) 不可能;不能够 又北向,不能得日。——明·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(2) 〈方〉∶不允许,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(3) 〈方〉∶不至于 相与 副词。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。可译为“共同” 舍人相与谏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 卒相与欢。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。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。——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 因相与言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 指点 指示;点明 舟人指点。——宋· 陆游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 指点两峰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 平沙(1).指广阔的沙原。 南朝 梁 何逊 《慈姥矶》诗:“野雁平沙合,连山远雾浮。” 唐 张仲素 《塞下曲》:“朔雪飘飘开 雁门 ,平沙歷乱转蓬根。” 宋 张孝祥 《水调歌头·桂林集句》词:“平沙细浪欲尽,陡起忽千寻。” (2).含沙量一般的沙地。对“轻沙”、“重沙”而言。《清史稿·食货志一》:“ 河南 沙荒地三万三千餘顷。可垦者分三等:曰轻沙,曰平沙,曰重沙。” 月中 每月的中间几天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