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李孙宸的《林鹤胎司成招同林季翀宗伯游北郭白云深处》 全文: 眷言佳丽地,花鸟复春时。 堤柳才萦缕,山梅未谢枝。 共违供奉署,不负赏心期。 北寺寻俱遍,东岩胜更披。 画图天写就,杖屦日追随。 槛暖蜂初趁,帘閒燕屡窥。 乍来耳目换,久坐世嚣遗。 斗酒时挥麈,双柑或听鹂。 白门官况好,未羡解缨緌。
参考注释画图 图画(多用于比喻) 这些诗篇构成了一幅农村生活的多彩的画图 杖屦(1).手杖与鞋子。古礼,五十岁老人可扶杖;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,为尊敬长辈,长者可先入室,后脱鞋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侍坐於君子,君子欠伸,撰杖屨,视日蚤莫,侍坐者请出矣。” 郑玄 注:“撰犹持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撰杖屨者,则君子自执杖,在坐著屨。”《旧唐书·宦官传·杨复恭》:“詔 復恭 致仕,赐杖屨。” (2).对老者、尊者的敬称。 唐 杜甫 《咏怀》之二:“南为 祝融 客,勉强亲杖屨,结託老人星, 罗浮 展衰步。” 仇兆鳌 注:“ 卢 注: 衡山 有 祝融峯 , 董鍊师 在焉,故思一亲其杖屨。” 宋 司马光 《祭颖公文》:“承乏諫垣,造请有禁,不亲杖屨,殆将再期,岂意一朝忽为永诀。” (3).拄杖漫步。 唐 杜甫 《祠南夕望》诗:“兴来犹杖屨,目断更云沙。” 宋 辛弃疾 《水调歌头·盟鸥》词:“先生杖屨无事,一日走千回。” 明 许时泉 《同甲会》:“杖屨问从何处,苍山赤叶林丘。” 追随(1) (2) 仿效前人的事迹 (3) 跟随 经常追随着他的记者们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