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孙介的《欣欣篇》 全文: 欣欣雪斋叟,年少本孤寒。 愁怀厄羁寓,兀坐起长叹。 慷慨念前世,圣门真右观。 邹人息邪说,吏部回狂澜。 钝金须砥砺,曲木待绳弹。 幸哉得三男,父子聊自欢。 烂舌不令闭,濡毫无使乾。 高天揭悬象,绝嶂飞流湍。 取舍狥三益,行藏推四端。 莺友新择木,鵷雏初放官。 言辞凛冰雪,节操森琅玕。 神祢傥终佑,骞翥亦何难。
参考注释取舍 采取或舍弃;选择 取舍得当 三益(1).谓直、谅、多闻。语本《论语·季氏》:“ 孔子 曰: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。友直,友谅,友多闻,益矣。”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下》:“臣自惟无三益之才,不敢处三损之地。” 晋 慧远 《庐山东林杂诗》:“妙同趣自均,一悟超三益。” 宋 苏轼 《除吕公著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制》:“朕重失此三益之友,而閔劳以万几之烦。” (2).借指良友。 晋 挚虞 《答杜育》诗:“赖兹三益,如琢如切。” 南朝 梁 江淹 《杂体诗》之二二:“素心正如此,开径望三益。” 宋 梅尧臣 《观王介夫蒙亭记因记题蒙亭》诗:“风物稍佳时,把酒会三益。” (3).指梅、竹、石。 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五:“ 东坡 赞 文与可 梅竹石云:‘梅寒而秀,竹瘦而寿,石丑而文,是为三益之友。’” 行藏指出处或行止。常用以说明人物行止、踪迹和底细等 数问其行藏。——《元史·杨奂传》 四端指仁、义、礼、智四种道德观念的开端、萌芽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人之有是四端也,犹其有四体也。”《隋书·文学传·潘徽》:“源开三本,体合四端。” 清 方苞 《读孟子》:“既揭五性,復开以四端,使知其实不越乎事亲从兄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