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李弥逊的《送王三十六机宜召赴行在》 全文: 烟昏海树春,草木有秋色。 登临翻百忧,念子将远适。 子如揪柏桑,那有十围杙。 长年百僚底,许国心自赤。 光明一朝去,枥骥得暂释。 胡尘暗江水,此事未闻昔。 咨询勤衮衣,谋议困肉食。 将军纵失伍,战士轻笑百,腥风郁义气,备污土花碧。 机牙不先坏,百发恐未息。 近闻管夷吾,御敌富长策。 能持一钩金,力转万钧石。 子行勿俟驾,当宁方侧席。 时危急良筹,如救火下积。 致身傥有地,肤发讵足惜。 王网有关纽,着处在一拍。 言大终少成。 图多易生惑。 向来宣对间,未必有可绩。 徐行要好步,遇险各努力。 明年取金印,快我歌壤击。
参考注释十围(1).亦作“ 十韦 ”。形容粗大。《文选·枚乘<上书谏吴王>》:“夫十围之木,始生而蘖,足可搔而絶,手可擢而拔。” 张铣 注:“十围,言大也。”《汉书·成帝纪》:“是日大风,拔 甘泉 畤中大木十韦以上。” 颜师古 注:“韦与围同。”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 庾子嵩 长不满七尺,腰带十围。” 宋 路振 《九国志·吴志·张训》:“身长八尺餘,腰带十围。” 清 金农 《秋雨坐槐树下书怀》诗:“阶前老槐十围大,碧罗张繖高厌厌。”按,围的长度,有一抱或径尺为围及一围等于三寸、五寸等说。 (2).谓兵力十倍于敌,则可围之。参见“ 十围五攻 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