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唐代张九龄的《与生公寻幽居处》 全文: 同方久厌俗,相与事遐讨。 及此云山去,窅然岩径好。 疑入武陵源,如逢汉阴老。 清谐欣有得,幽闲欻盈抱。 我本玉阶侍,偶访金仙道。 兹焉求卜筑,所过皆神造。 岁晚林始敷,日晏崖方杲。 不种缘岭竹,岂植临潭草。 即途可淹留,随日成黼藻。 期为静者说,曾是终焉保。 今为简书畏,只令归思浩。
参考注释淹留 长期逗留;羁留 黼藻(1).《书·益稷》:“藻火粉米,黼黻絺绣。” 孔 传:“藻,水草有文者……黼,若斧形。”后以“黼藻”指花纹、雕刻、彩画之属。 北齐 刘昼 《新论·因显》:“匠者採焉,製为殿堂,涂以丹漆,画为黼藻,则百辟卿士,莫不顾眄仰视。” 宋 王仲言 《慈宁殿赋》:“寳琲象栱,列星间梁,橑桷欒楶,黼藻铅黄。” (2).指华美的辞藻或文字。 南朝 齐 谢朓 《酬德赋》:“有杞梓之贞心,协丹采之辉被;伊吾人之陋薄,虽黼藻之何置。” 曹融南 校注:“黼藻,谓华美之辞藻。”《隋书·经籍志四》:“爰逮 晋氏 ,见称 潘 ( 潘岳 )、 陆 ( 陆机 ),并黼藻相辉,宫商间起。” 宋 曾巩 《送郑州邵资政》诗:“笑谈成黼藻,咳唾落琼瑰。” (3).谓修饰使臻完美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