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吴泳的《送李雁湖大参赴遂宁》 全文: 拍拍雁湖水,深深归雁亭。 雁归三四年,相伴湖水清。 燕私岂不乐,国尔终含情。 龙章倏夜下,惊赴鸥鹭汀。 鸿雁双翥翰,眷焉乃东征。 载辞龙鹄椒,复问莺花程。 輶轩鹜华毂,高盖罗翠旌。 康顿民无学,销暴不以兵。 尉蓝旧草木,再色新威明。 寄声受廛者,明府如父兄。 恢恢大仪中,扶立惟三纲。 国风怨以怒,王道荡无章。 栖栖鲁东家,秉笔修天常。 廉陛不乱纪,冠履不易方。 斯今世运颓,礼义维楫亡。 三边且病痱,群盗方鸱张。 兵如溃堤螘,民甚赪尾鲂。 历阶倘不夷,零露将侵裳。 李侯世柱史,识此治乱防。 挥袂别广筵,振衣登高冈。 原言茂远猷,挽河洒天狼。
参考注释赪尾亦作“頳尾”。1.赤色的鱼尾。 晋 张协 《七命》:“ 范公 之鳞,出自 九溪 ,頳尾丹鳃,紫翼青鬐。” (2).借指鱼。 宋 徐铉 《和御制夏日垂钓作》:“文竿乍拂圆荷动,頳尾时飜素荇香。” 宋 梅尧臣 《颍上得鲤鱼为脍怀馀姚谢师厚》诗:“青蓑潭上老赬尾,网中鱼买作秋盘。” (3).《诗·周南·汝坟》:“魴鱼赬尾,王室如燬。” 毛 传:“赬,赤也,鱼劳则尾赤。”后以“赬尾”指忧劳,劳苦。 唐 罗隐 《西京崇德里居》诗:“进乏梯媒退又难,强随豪贵殢 长安 ……锦鳞赬尾平生事,却被閒人把钓竿。” 前蜀 韦庄 《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》:“黑头期命爵,頳尾尚忧魴。” 金 元好问 《落魄》诗:“行役鱼赬尾,归期乌白头。” (4).指奔波劳苦之人。 清 颜光猷 《京都杂咏》:“哀鸿应满野,頳尾莫忘归。” (5).《诗·周南·汝坟》“魴鱼頳尾” 孔颖达 疏:“ 郑氏 云:‘鱼肥则尾赤。’”后以“赬尾”指鱼肥。 唐 皮日休 《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·种鱼》:“池中得春鱼,点点活如蚁。一月便翠鳞,终年必頳尾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