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观鱼》 全文: 观鱼偶会心,属咏识穷理。 水阔育鳞多,善恶无不有。 善为鲤与鲦,恶为鳢与鲇。 一般皆水族,黑白从可觇。 鲇鳢好食鱼,鲤鲦不知避。 潜跃一湖中,适以饲恶类。 恶类性戕贼,亦知护其子。 曝鬐当日午,他鱼不敢迩。 临流坐石矶,饲鱼投剩饭。 噞喁纷齐来,品格谁能辨。 善类自柔弱,恶类多强梁。 夺据饱其腹,掉尾而倡徉。 见此意不平,掷石未即中。 本拟锄其恶,翻惊善者众。 持网伺再来,鲦鲤旋复至。 维彼鳢与鲇,狡警乃远去。 物态幻难穷,即小可喻大。 惠而不通方,几何不为害。
参考注释善恶好坏;褒贬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世幽昧以眩曜兮,孰云察余之善恶。” 三国 魏 李康 《运命论》:“善恶书於史册,毁誉流於千载。” 唐 韩愈 《答刘秀才论史书》:“后之作者,在据事跡实録,则善恶自见。” 朱熹 注:“褒贬。” 宋 曾巩 《史馆申请》之三:“善恶可劝戒,是非后世当考者,书之,其细故常行,更不备书。” 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上:“五经亦只是史,史以明善恶,示训戒。” 无不没有不;全是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,无不覆幬。” 唐 韩愈 《元和圣德诗》序:“风雨晦明,无不从顺。” 金 王若虚 《<论语辨惑>序》:“凡六经 孔子 之书,无不牵合其论,而上下其词也。” 鲁迅 《朝花夕拾·<狗·猫·鼠>》:“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,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,便是书籍的装潢,玩具的工致,也无不令人心爱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