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李之世的《羽甫兄采松花和茯苓作饼饵见贻诗以酬答》 全文: 并刀剪龙髯,长镵斲木瘿。 蝶粉糁玄霜,撚作松苓饼。 石臼碾轻尘,冰纨筛枯梗。 和以蜜脾脂,清沁灌肺冷。 微黄似鸦雏,丹的点妆靓。 又如累滇棋,数十不盈皿。 萧斋苦宿霜,午睡方才醒。 竹扉犹未启,墙外闻人警。 贻来金盒儿,颗颗周完净。 初观委难辨,小咀亦深省。 问渠来何方,松花撷山顶。 间渠和何味,茯苓收药箵。 道人戴竹冠,羽扇临丹鼎。 少妇纤手调,玉童汲阶井。 念彼百艰成,供我一馋领。 顿嚼三十九,似砾投深井。 石火试陶铛,沃以松萝茗。 轻松乍迸牙,香韵才灌顶。 冷然两腋风,谡谡吹松影。 枵腹藉一充,饕涎欲再逞。 呼童走药肆,为买茯苓莛。 百钱刚一斤,铢两犹未整。 二月松树花,开遍閒冈岭。 长竿打一遭,粉腻沾衣领。 谁云解疗饥,如虎得蚱蜢。 闻君山厨内,采摘盈筐秉。 愿作拷栳团,一餍淘河颈。
参考注释轻松 不感到有负担、不紧张 她看来很轻松 香韵亦作“ 香韵 ”。香气;香味。 明 高明 《集贤宾·秋怀》套曲:“西风桂子香韵幽,奈虚度中秋。” 郭沫若 《屈原》第一幕:“﹝ 屈原 ﹞左手执帛书一卷,在橘林中略作逍遥,时复攀弄残橘,闻其香韵。” 见“ 香韵 ”。 灌顶梵语的意译。原为古 印度 帝王即位的仪式。佛教密宗效此法,凡弟子入门或继承阿闍梨位时,必须先经本师以水或醍醐灌洒头顶。灌谓灌持,表示诸佛的护念、慈悲;顶谓头顶,代表佛行的崇高。 唐 法崇 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疏》:“所谓灌顶者,若初修道者,入真言门先访师主大阿闍梨,建立道塲,求灌顶法,入修三密,愿证瑜伽,犹如世间轮王太子,欲绍王位,以承国祚,用七宝瓶,盛四大海水,灌顶方承王位,故号佛子。” 唐 顾况 《行路难》诗之三:“岂知灌顶有醍醐,能使清凉头不热。”《蒙古源流》卷八:“至 蒙古国 ,与汗灌顶,病立愈,遂兴禪教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