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刘辰翁的《水调歌头(余初入建府,触妓于马上。后于酒边,妓自言,故赋之)》 全文: 雨声深院里,歌扇小楼中。 当时飞燕马上,妖艳为谁容。 娇颤须扶未稳,腰褭轻笼小驻,玉女最愁峰。 掠鬓过车骤,回首意冲冲。 宝钗斜,云鬓乱,几曾逢。 谁知去三步远,此痛与君同。 玉箸残妆谁见,獭髓轻痕妙补,粉黛不须浓。 重见为低诉,余恨更匆匆。
名句书法欣赏 重见为低诉,余恨更匆匆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余恨不尽的恨怒;遗憾。 汉 赵晔 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:“於是 要离 席阑至舍,诫其妻曰:‘我辱勇士 椒丘訢 於大家之丧,餘恨蔚恚,暝必来也。慎无闭吾门。’” 晋 傅玄 《怨歌行·朝时篇》:“ 涂山 有餘恨,诗人咏《采葛》。” 元 杨维桢 《新枝海棠》诗:“梅郎底事多餘恨,怪杀珊瑚不肯书。” 匆匆 急急忙忙的样子 老栓匆匆走出,给他泡上茶。—— 鲁迅《药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