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寄题岫云寺壁》 全文: 昨岁游招提,首春日明发。 登顿搴萝烟,徘徊倚石发。 谷神呈色相,山僧供笋蕨。 坐彼云外楼,远兴浩无竭。 是时花事未,新草渐薰馞。 松籁奏飒沓,岭云时出没。 谓当九夏炎,嘉荫应满樾。 因之畅吟怀,胜赏更清绝。 自我别净地,寒暑倏两越。 盾日正堪畏,说霖尚迟浡。 彭怒鸣终风,龟纹裂原垡。 逭暑应无地,闵雨常竟月。 乃知玉食人,不如饱粗粝。 后乐不多见,先忧曷有歇。 遥忆僧眠起,煨芋烧榾柮。 休夏兹其时,安禅面崒屼。 题诗寄岫云,身在岫云窟。 揽结林峦幽,渟注石泉活。 更呼潭底龙,一雨消炎暍。 设分宾主见,是谓话两橛。
参考注释九夏(1).古乐名。《周礼·春官·钟师》:“钟师掌金奏。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:《王夏》、《肆夏》、《昭夏》、《纳夏》、《章夏》、《齐夏》、《族夏》、《裓夏》、《驁夏》。” 郑玄 注:“九夏皆诗篇名,颂之族类也。此歌之大者,载在乐章,乐崩亦从而亡。” 清 夏炘 《学礼管释·释九夏乐章》:“九夏皆门庭之乐也。《周礼·大司乐》:‘王出入则令奏《王夏》;尸出入则令奏《肆夏》;牲出入则令奏《昭夏》。’出入,谓出门入门也。”《乐府诗集·郊庙歌辞六·唐祀九宫贵神乐章》:“金奏九夏,圭陈八薌。” (2).夏季,夏天。 晋 陶潜 《荣木》诗序:“日月推迁,已復九夏。” 唐 太宗 《赋得夏首启节》:“北闕三春晚,南荣九夏初。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颐养·行乐》:“九夏则神耗气索,力难支体。” (3).九州华夏。 蔡东藩 许廑父 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六回:“前因民军起事,各省响应,九夏沸腾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