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佚名的《满庭芳》 全文: 辰出街头,酉归堂内,切须规矩随身。 志诚香火,早晚去朝真。 遍历名山福地,不耻问、参访高人。 休夸逞,断除人我,心地放教平。 烧丹并炼药,琴棋书画,各有司存。 应干请祈法术,都是谩劳神。 且任随缘乞化,省多少、劳碌精神。 团*坐,齐同慈爱,异骨总成亲。
参考注释任随 任凭 任随风浪起,稳坐钓鱼船 乞化(1).行乞。 元 李文蔚 《圯桥进履》第二折:“见如今沿门乞化,抵多少日转他那千阶,也是我命里合该。”《三侠五义》第二十回:“将此银拿去……不要沿街乞化了。” (2).化缘。 元 李好古 《张生煮海》第三折:“俺本是出家人,便乞化何妨?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八:“不上一年已访得这叫夜僧人在 寧国府 地方乞化。” 多少(1) 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——唐· 杜牧《江南春绝句》 你有多少钱 (2) 或多或少;未特别指出的或未确定的东西(如数量或价格) 按多少钱一里收费 (3) 稍微 天气多少有些变化 (4) 疑问代词 (5) 问数量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。——《水浒传》 (6) 表示不定的数量 最后终于写出来了——作了多少努力,得到了多少欢乐,只有这位业余作者才知道 劳碌辛劳忙碌。 唐 牟融 《处厚游杭作诗寄之》:“念我故人劳碌久,不如投老卧沧洲。”《西游记》第六一回:“哥哥劳碌太甚,可把扇子我拿。” 曹禺 《日出》第二幕:“他年纪不算大,然而经年的忧虑和劳碌,逼得他几乎象一个衰弱的老人了。” 精神(1) 指意识、思维、神志等 精神为之。——汉· 王充《论衡·订鬼篇》 (2) 又 俱用精神。 精神复旧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 (3)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;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(4) 活力;精力 精神饱满 (5) 活跃;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(6) 意志 不挠之精神。——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》 牺牲精神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