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龙泉寺瞻礼二十韵》 全文: 石匣白龙潭,旧传为灵境。 往来每遥瞻,瓣香遣致敬。 昨岁夏值旱,特以专官请。 应祷普被霖,旧宇因新整。 北巡值落成,亲诣抒诚秉。 取道九松山,东北循山径。 近寺趣顿殊,树密峰峦静。 三潭叠泻瀑,寻源更遥迥。 石洞窈首潭,其深不可等。 想即神所安,一泓含溟涬。 便风亦不波,虽冬而恒泂。 神祠临峭崖,像设问欬謦。 四围陡壁间,松柏森劲挺。 一川冰雪飞,五月衣裳冷。 所见奇迹多,似此颇鲜并。 祠旁搆精舍,以备小憩领。 疏窗既纳凉,曲槛堪凭景。 无须劳步履,坐揽得全省。 意谓此多哉,吾岂为游幸。 惟祈雨旸时,鸿庥利民永。
参考注释祈雨因久旱而求神降雨。古称雩祀。《晋书·礼志上》:“ 武帝 咸寧 二年春分,久旱……五月庚午,始祈雨於社稷山川,六月戊子,获澍雨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三四二引 唐 薛用弱 《集异记·赵叔牙》:“通状祈雨,期三日雨足。” 清 厉鹗 《东城杂记》卷上:“ 信州 怀玉山 有画罗汉,郡中每迎请祈雨。” 鸿庥犹鸿荫。 明 汤显祖 《大司马新城王公祖德赋》:“仰燕翼以遥钦,遡鸿庥而远托。”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禀启附<侯张三府>》:“望切鸿庥,情深斗仰。” 利民(1).有利于民。《逸周书·王佩》:“王者所佩在德,德在利民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祝盟》:“ 舜 之祠田云:‘荷此长耜,耕彼南亩,四海俱有。’利民之志,颇形於言矣。” 蔡东藩 许廑父 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七九回:“ 孙洪伊 哼了一声道:‘足下既有伟大的议论,何妨先向总理陈明,俟总理提出会议,果可利国利民,我等无不赞成。’” (2).古代指工商业者。《商君书·去强》:“强国知十三数:竟内仓口之数、壮男壮女之数、老弱之数、官士之数、以言説取食者之数、利民之数、马牛芻藳之数。” 高亨 注:“靠营取利润以谋生的人,指商人及手工业者。”一说,指从事农业生产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