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项安世的《次韵苏主管小礬山歌》 全文: 大字峥嵘如石柱,小字参差似钗股。 醉中写出礬山歌,梦中飞入礬山路。 恍然身在空林间,壶公八柱横当前。 并州剪刀色如水,剪取一半壶公烟。 袖归阁置晴窗著,相伴匡床閒企脚。 浑家惊喜看不休,一拳寒雪春未收。 但怪长身成缩瑟,不见当年倚天立。 昔如四辅朝帝乡,今如侏儒栏楯旁。 元是山灵有诗癖,要来丈室亲词客。 帝令费老下教之,千仞高崖缩盈尺。 又怪素发垂冰肤,不见当年青玉腴。 昔如婑{左女右上左下月}春风髻,今如点滴银盘酥。 元是山灵生老思,时世梳妆非所喜。 帝令河汉下濯之,洗尽烟岚见云子。 四翁相对凛不他,正味森森酸齿牙。 更著瑒花成五友,同名共色相辉华。
参考注释瑒花即玉蕊花。一名山矾。 宋 洪迈 《容斋随笔·玉蕊杜鹃》:“ 长安 唐昌观 玉蘂,乃今瑒花,又名米囊, 黄鲁直 易为山矾者。” 宋 葛立方 《韵语阳秋》卷十六:“ 江 南野中,有小白花,木高数尺,春开,极香,土人呼为瑒花。瑒,玉名,取其白也。 鲁直 云:‘ 荆公 欲作诗而陋其名,予请名曰山矾。野人取其叶以染黄,不借矾而成色,故以名尔。’”参见“ 玉蕊花 ”。 同名 具有相同的名字或名称 色相(1) 色彩所呈现出来的质地面貌 我们可以从这块玉的色相上断定它是块好料 (2) 如日光通过三棱镜分解出的红、橙、黄、绿、青、紫六种色相 (3) 佛教指事物的形状外貌 无边色相,圆满光明 (4) 后来也指女子的姿色容貌 利用色相从事犯罪活动 辉华(1).光荣显耀。 前蜀 杜光庭 《司封毛绚员外解灾醮词》:“紆朱曳紫,已极於辉华。” (2).辉煌,光辉灿烂。 明 沉榜 《宛署杂记·恩泽》:“崇深广大之观,金碧辉华之饰,既坚既美,实完实足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