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曾丰的《癸卯豫章贡闱酬赠教授张安叔》 全文: 吾与子所居,相去二百里。 建昌吾之邻,其实同郡耳。 已久闻姓名,不专为科第。 论心虽所共,举足若相避。 只今缘檄来,车柄初各指。 去矣信所之,偶然集于此。 相闻始相逢,同调更同事。 谈谐出肺肝,议论到骨髓。 首遗垂盖篇,至以马班比。 爱我岂不深,恐非切磋意。 麻姑山气偏,土物半仙剂。 枸杞杂黄精,犹未穷厥美。 清淑之所钟,一代文章士。 翘翘南丰曾,挺挺江旴李。 岂独华江西,往往国之瑞。 谁共继此公,或者属吾子。 更倾胸次高,莫道华端是。
参考注释论心(1).研究思想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故相形不如论心,论心不如择术。” (2).谈心,倾心交谈。 晋 陆机 《演连珠》之二九:“抚臆论心,有时而谬。” 宋 王安石 《相送行》诗:“忆昔论心两绸繆,那知相送不得留。” 清 龚自珍 《己亥杂诗》之三六:“多君媕雅数论心,文字缘同骨肉深。” 举足(1).提脚;跨步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执主器,操币圭璧,则尚左手,行不举足,车轮曳踵。”《庄子·渔父》:“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,举足愈数而迹愈多,走愈疾而影不离身。” 清 侯方域 《壮悔堂记》:“余不能不举足出此堂。” (2).喻轻易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自谓 函谷 以西,举足可定。” (3).犹举动。 唐 韩愈 《进学解》:“是二儒者,吐词为经,举足为法。” 宋教仁 《宋渔父日记·一九○五年七月十九日》:“ 孙逸仙 所以迟迟未敢起事者,以声名太大,凡一举足,皆为世界所注目,不敢轻于一试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