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方回的《寄题沈可久雪村》 全文: 吾闻昔人善赋梅,尝是梦中见春来。 前村深雪天未晓,焉知昨夜一枝开。 江村一雪复一雪,三白丰年与玉屑。 多事诗人要閒管,想像高唐写奇绝。 真曾质明杖屦无,前随牧童后樵夫。 暗香何处费摸索,寒生吟癖浩然驴。 平生我有脊梁铁,明年八十冻不折。 卿用卿法自雪村,横斜独玩书窗月。
参考注释质明 天刚亮的时候。质,正 质明避哨竹林中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<指南录>后序》 质明启钥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 杖屦(1).手杖与鞋子。古礼,五十岁老人可扶杖;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,为尊敬长辈,长者可先入室,后脱鞋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侍坐於君子,君子欠伸,撰杖屨,视日蚤莫,侍坐者请出矣。” 郑玄 注:“撰犹持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撰杖屨者,则君子自执杖,在坐著屨。”《旧唐书·宦官传·杨复恭》:“詔 復恭 致仕,赐杖屨。” (2).对老者、尊者的敬称。 唐 杜甫 《咏怀》之二:“南为 祝融 客,勉强亲杖屨,结託老人星, 罗浮 展衰步。” 仇兆鳌 注:“ 卢 注: 衡山 有 祝融峯 , 董鍊师 在焉,故思一亲其杖屨。” 宋 司马光 《祭颖公文》:“承乏諫垣,造请有禁,不亲杖屨,殆将再期,岂意一朝忽为永诀。” (3).拄杖漫步。 唐 杜甫 《祠南夕望》诗:“兴来犹杖屨,目断更云沙。” 宋 辛弃疾 《水调歌头·盟鸥》词:“先生杖屨无事,一日走千回。” 明 许时泉 《同甲会》:“杖屨问从何处,苍山赤叶林丘。” 牧童 放牧牛羊的小孩 樵夫(1) 砍伐木材的人 (2) 打柴的人 樵歌出林。——明· 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