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方回的《晚登会真道堂望庐山大江作》 全文: 春风燠江城,楼台眩桃李。 高堂一临眺,傍观谓予喜。 予心实不然,俯视悯群蚁。 通衢共尘埃,委巷困泥滓。 膏火煎熬间,樊墙限茅苇。 溷处杂酸呻,清思何由起。 别有天地宝,注此两眸子。 北拱五老峰,西倾九派水。 冥冥淡烟外,炯炯残雪里。 元气所融结,万古奠南纪。 中有不死人,神游常在此。 安得月明夜,啸风控赤鲤。 导迎呵江神,殿护叱山鬼。 修静无谈玄,慧远勿析理。 亦不用湘灵,瑶瑟鼓葱指。 稽首青莲仙,大雅叩吟髓。 前陶后苏黄,相与奏宫徵。 灵文九霄秘,玄关一时启。 恍兮发浩歌,洞见开辟始。 回谢人间世,日夜虱生虮。 腥腻缠臭帤,闻此秽或洗。 黄冠似予知,具茗亦粲尔。 归卧不成眠,汲井漱寒齿。
名句书法欣赏 膏火煎熬间,樊墙限茅苇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膏火(1).照明用的油火。 南朝 梁 何逊 《为衡山侯与妇书》:“心如膏火,独夜自煎。” 宋 苏轼 《上元夜》诗:“今年江海上,云房寄山僧,亦復举膏火,松间见层层。” 明 陈汝元 《金莲记·重贬》:“相逢顷刻时,离情又催,心如膏火有谁知。” 清 方文 《穷冬六咏·无油》:“坐不惜膏火,愁随更漏长。” (2).特指夜间读书用的灯火。因亦借指勤学苦读。 唐 杜甫 《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》诗:“不是无膏火,劝郎勤六经。” 宋 苏轼 《送蜀僧去尘》诗:“十年读《易》费膏火,尽日吟诗愁肺肝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念秧》:“三年膏火,冀博一第,不图竟落孙山。” (3).指供学习用的津贴。《明史·杨爵传》:“兄为吏,忤知县繫狱。 爵 投牒直之,并繫。会代者至, 爵 上书讼冤。代者称奇士,立释之,资以膏火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凡族中为官者,皆有帮助银两,以为学中膏火之费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十回:“他在局里,却还是当一个学生的名目,一个月才四吊钱的膏火,你叫他怎么够用啊!” 梁启超 《辛亥革命的意义》:“前 清 末年办学堂,学费膳费书籍费,学堂一揽干包,还倒贴学生膏火。” 煎熬 比喻焦虑、痛苦;受折磨 受尽煎熬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