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李白的《书情题蔡舍人雄》 全文: 尝高谢太傅,携妓东山门。 楚舞醉碧云,吴歌断清猿。 暂因苍生起,谈笑安黎元。 余亦爱此人,丹霄冀飞翻。 遭逢圣明主,敢进兴亡言。 白璧竟何辜,青蝇遂成冤。 一朝去京国,十载客梁园。 猛犬吠九关,杀*人愤精魂。 皇穹雪冤枉,白日开氛昏。 泰阶得夔龙,桃李满中原。 倒海索明月,凌山采芳荪。 愧无横草功,虚负雨露恩。 迹谢云台阁,心随天马辕。 夫子王佐才,而今复谁论。 层飙振六翮,不日思腾骞。 我纵五湖棹,烟涛恣崩奔。 梦钓子陵湍,英风缅犹存。 彼希客星隐,弱植不足援。 千里一回首,万里一长歌。 黄鹤不复来,清风愁奈何。 舟浮潇湘月,山倒洞庭波。 投汨笑古人,临濠得天和。 闲时田亩中,搔背牧鸡鹅。 别离解相访,应在武陵多。
参考注释古人 泛指前人,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天和(1).谓自然和顺之理;天地之和气。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故敬之而不喜,侮之而不怒者,唯同乎天和者为然。”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若正汝形,一汝视,天和将至。” 成玄英 疏:“汝形容端雅,勿为邪僻,视听纯一,勿多取境自,然和理归至汝身。”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“含哺而游,鼓腹而熙,交被天和,食于地德。” 唐 孟郊 《蜘蛛讽》诗:“万类皆有性,各各禀天和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十六回:“且父母在家,思想女儿,不能一见,倘因此成疾,亦大伤天和之事。” (2).谓人体之元气。《文子·下德》:“目悦五色,口肥滋味,耳淫五声,七窍交争,以害一性,日引邪欲,竭其天和,身且不能治,奈治天下何!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道意》:“精灵困於烦扰,荣卫消於役用。煎熬形气,刻削天和。” 宋 苏轼 《和寄天选长官》诗:“虚怀养天和,肯徇奔走闹。”《封神演义》第一百回:“ 李靖 等慰之曰:‘陛下当善保天和,则臣等不胜庆幸。’” 清 顾炎武 《寄子严》诗:“不幸丧厥明,犹能保天和。” (3).天气和暖。 明 何景明 《立春日作》诗之二:“鸟鸣知天曙,冰泮知天和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