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赵汝鐩的《续蒲涧行》 全文: 戊戍正月二十五,摇辔东风蒲涧去。 年年今日是时节,飞盖倾城车塞路。 野亭山馆坐不遍,巚天席地千百处。 开壶设樏纷酒炙,擘蟹锥{左日右豪}间醢脯。 笑言相续乐甚真,礼文不侈意则古。 我亦随众穷胜览,先访安期登梵宇。 入春少雨是晴,穹岩寒溜仅一缕。 白云千级逼象纬,沧海万里渺烟雾。 倚栏方快心目远,牛羊下山林壑暮。 小儿队队逐归驺,拍手呼舞趁箫鼓。 游人到晚欢未厌,徘徊不忍收樽俎。 行穿梅岭还江西,首为南州诧风土。
参考注释小儿(1) 小孩子;小儿子 两小儿辩斗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 (2) 又 两小儿笑曰。 最喜小儿无赖。——宋· 辛弃疾《清平乐·村居》 (3) 谦称自己的儿子 拍手 双手相拍或鼓掌 孩子们边跳舞边拍手 呼舞欢呼起舞。极言欢乐。 唐 韩愈 《平淮西碑》:“ 蔡 之卒夫,投甲呼舞。”《宋史·河渠志三》:“灵祇怀柔,黎庶呼舞。” 箫鼓箫与鼓。泛指乐奏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别赋》:“琴羽张兮簫鼓陈, 燕 赵 歌兮伤美人。” 宋 张孝祥 《水调歌头·桂林集句》词:“家种黄柑丹荔,户拾明珠翠羽,簫鼓夜沉沉。” 明 王玉峰 《焚香记·赴任》:“楼船簫鼓交龙旆,想赴京时半肩行李,从今一洗当年耻。” 清 昭槤 《啸亭续录·端午龙舟》:“ 乾隆 初,上於端午日,命内侍习竞渡於 福海 中,皆画船簫鼓,飞龙鷁首,络绎於鲸波怒浪之间。”亦指军乐。 唐 李白 《发白马》诗:“将军发白马,旌节渡 黄河 。簫鼓聒山岳,沧溟涌涛波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