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仇远的《村中语》 全文: 吴侬曾在山村住,听得村中老人语。 六月祈雨不祈晴,十月祈晴不祈雨。 今年三伏雨水多,官吏祈晴救禾黍。 祈晴得晴虽可喜,农夫车水方劳苦。 汗流如浆面如铁,但要田乾那畏暑。 黑云一片来何忙,心怕雨作身愿凉。 安得长风为吹散,乍可赤体当秋阳。 东桥西桥日荒荒,南圩北圩水茫茫。 中熟下熟亦足饱,尽胜淮头争捕蝗。
名句书法欣赏 六月祈雨不祈晴,十月祈晴不祈雨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六月《诗·小雅》篇名。序云:“《六月》, 宣王 北伐也。”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 秦伯 赋《六月》。” 韦昭 注:“《六月》,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,復 文 武 之业。《小雅》其诗云:‘王于出征,以匡王国。’二章曰:‘以佐天子。’三章曰:‘共武之服,以定王国。’此言 重耳 为君,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。”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。《乐府诗集·郊庙歌辞七·梁郊祀乐章》:“白日体无私,皇天辅有德。七旬罪已服,六月师方克。” 明 夏完淳 《大哀赋》:“於是竿木羣兴,风云毕会,兴六月之师,振九天之鋭。” 祈雨因久旱而求神降雨。古称雩祀。《晋书·礼志上》:“ 武帝 咸寧 二年春分,久旱……五月庚午,始祈雨於社稷山川,六月戊子,获澍雨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三四二引 唐 薛用弱 《集异记·赵叔牙》:“通状祈雨,期三日雨足。” 清 厉鹗 《东城杂记》卷上:“ 信州 怀玉山 有画罗汉,郡中每迎请祈雨。” 祈晴因久雨而祈祷天晴。《新唐书·五行志一》:“ 大历 四年四月,雨,至於九月,闭坊市北门,置土臺,臺上置坛,立黄旛以祈晴。” 十月 格里氏历(即阳历)每年的第十个月——缩写Oct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