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曾丰的《南康刘尉于厅事之东开轩日清濑盖取其前松声》 全文: 坐曹盖在西退食盖东,一间盖然尔万不同。 彼无乃俗饱吾聒,此不胜幽醒我聪。 不律不吕自中节,非夔非襄谁传宗。 意其金沙澒磅礴,否则银汉鍧穹窿。 开盖即之辨所以,老松不受风所攻。 松莫之御非自虣,风无所争不相容。 二者无心一有感,自然成声关在通。 混沌之窍君之耳,松风触处天机融。 声之真者非固有,况复流归形似中。 潺潺虢虢盖其似,得真忘似君新功。 更收吾耳听以气,一扫从前真似空。
名句书法欣赏 声之真者非固有,况复流归形似中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固有 从一开始就有的 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。——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 况复亦作“况復”。1.更加;加上。 隋炀帝 《白马篇》:“本持身许国,况復武功彰。” 唐 杜甫 《寄杜位》诗:“干戈况復尘随眼,鬢髮还应雪满头。” 明 梁辰鱼 《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》曲:“眼波横,况復香肩偷凭。” (2).何况,况且。《陈书·江总传》:“况復才未半古,尸素若兹。” 唐 马总 《意林·傅子》:“蜘蛛作罗,蜂之作窠,其巧亦妙矣,况復人乎?” 唐 刘驾 《寄远》诗:“得书喜犹甚,况復见君时。” (3).仿佛,好像。 唐 寒山 《诗》之一三四:“呼之迴面视,况復不相识。” 形似形式、外观相似。 宋 范成大 《吴船录》卷下:“ 巫峡山 最嘉处,不问阴晴,常多云气,映带飘拂,不可绘画……余令画史以小舠泛中流摹写,始得形似。” 清 赵翼 《瓯北诗话·高青邱诗》:“ 李青莲 诗从未有能学之者,惟 青邱 与之相上下,不惟形似,而且神似。” 郭沫若 《中国美术的展望》:“一切成品仅存依稀仿佛的形似而失去生命。” |